掌上青島/青網訊 4月下旬,市民李萍(化名)吃棗時把棗核吞下,導致食管穿孔,輾轉幾家醫(yī)院后,最終由市立醫(yī)院東院消化內科醫(yī)生在全麻下,通過內鏡成功將棗核取出;隨后,東院胸外科醫(yī)生將已經穿孔的食管修補好,通過幾天引流,今天康復出院。醫(yī)生提醒市民,一旦不慎吞咽下異物,應立即到醫(yī)院就診取出,防止異物刺破消化道,引起穿孔等并發(fā)癥,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家住市南區(qū)的李萍(化名),做事麻利,性格開朗。4月24日晚餐前,看到丈夫的茶杯里有一顆自己平時最愛吃、已經泡開的大棗,便拿小勺盛出來,想嚼完趕緊跟家人一起吃晚飯,哪知一著急,將棗核一并咽下。“當時本能反胃干嘔了一陣子,卻沒把棗核吐出來,感覺嗓子不舒服,但以為是棗核把嗓子劃破了。”李萍說,折騰了一陣子沒啥結果,她就坐下來跟家人一起共進晚餐,希望食物能把棗核“帶下去”。晚飯結束,直到晚上很晚咽喉部仍然感覺不舒服,她這才到醫(yī)院處理,一連幾家綜合醫(yī)院檢查后,看著她平靜、沒有痛苦的樣子,都告訴他:只要能吃飯,就不需要處理。兩天后,李萍開始發(fā)燒,吃了退燒藥在家休息。
4月27日,她的體溫從38.5°C,很快攀升到39.6°C,“當時,感覺自己的脖子轉眼就“腫”了起來,呼吸很困難,吞咽非常痛苦,打嗝都好像有東西阻礙,不那么順暢。”李女士說。家人緊急打120送入市立醫(yī)院東院。經過頸部、胸部CT檢查發(fā)現:食管上段異物,食管穿孔!收入東院胸外科住院。
市立醫(yī)院東院立即啟動多學科會診制度,經過耳鼻喉科、消化內科和胸外科共同會診認為,如果胸外科通過手術直接取出棗核,手術操作簡單,但對病人的創(chuàng)傷較大;如果能先通過胃鏡將棗核取出,然后胸外科再行食管穿孔修補引流術,將大大減輕創(chuàng)傷。
為了最大限度減輕病人的創(chuàng)傷,消化內科副主任醫(yī)師高玉強決定“挑戰(zhàn)”一下難度極大的內鏡取核??紤]到病人病情較重,食管穿孔合并感染,周圍有大血管經過,內鏡下取核很可能發(fā)生血管破裂,危及生命,高主任決定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各項急救措施到位的情況下,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再進行內鏡手術。內鏡順利進入后,高主任發(fā)現在病人食管距門齒16cm處,也就是剛好在食管入口、食管上段最狹窄的地方,“橫臥”著一顆大棗核,棗核兩端已經深深“扎根”在食管壁內,上不來,也下不去,兩側食管已經被刺破穿孔。食管這個位置呈閉合狀態(tài),暴露困難,棗核周圍有炎性滲出、水腫,鏡下視野局限不清晰,高主任先用“異物鉗”夾住棗核一側輕微活動,而后順勢推下,使棗核呈直立狀態(tài),再將另一側慢慢拔出,最后用網籃將棗核取出,取出的棗核長2.1cm,兩端似針尖狀。
此時可以看到,食管左右壁嵌頓處已經形成潰瘍,有膿性分泌物。東院胸外科醫(yī)生立即為病人施行了“食管穿孔修補引流術”,他們先是為李萍修補好已經穿孔的食管,而后放置了引流管。術后第3天,李萍可以開始飲水;術后第4天,開始進食流質飲食;今天康復出院。真可謂:小小棗核釀大禍,纖纖內鏡巧取出,內外聯(lián)手來救治,貼心醫(yī)療當屬我。
談到一顆小小的棗核,竟然把人折騰到需要住院,需要內科和外科兩個科室聯(lián)手取出這件事兒,醫(yī)生們也不勝感慨,誤吞棗核劃破食道的病人很多,需要通過喉鏡、胃鏡取出的也有不少,可是要住院手術才能康復的,還真是極其罕見。
對于棗核等尖、硬類異物,許多人習慣采用進食含纖維素的食物將其“帶下去”。高玉強主任提醒市民,這樣會使異物越扎越深,加重病情,一旦不慎吞咽下此類異物,應立即到醫(yī)院盡早將其取出,以防異物刺破消化道,引起穿孔等并發(fā)癥,加重病情。 (通訊員 伊麗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