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準備:如何查看潮汐表?這里有答案
臨近低潮位時下海“尋貝摸魚”最合適趕
趕海,安全可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最重要的是在趕海之前,務必看好潮汐表,否則白忙乎。在趕海的時候不要一味地撿小海鮮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遠。
青島沙灣兒浪花俱樂部姜阿東,是島城的槳板達人,也是冬泳愛好者。他們俱樂部的海上活動,第一件事就是要提前看潮汐表,“出海是看你要去執(zhí)行什么任務,是捕魚、釣魚、劃板等等。要與你使用什么工具有關,什么工具與抗風力抗浪級成正比。比如風力7至8級,一般漁船不能出海了,這時海浪可能在3至5米左右。”
潮汐是半個月一個周期,并且是白天和夜間基本是對稱的。每天向后延長45分鐘左右。比如今天早6點是滿潮(高潮),第二天6點40分才是高潮。潮汐最低位,滿潮是指潮汐的最高位。不是指海浪的高度。海的高度每天也有預報,一般與風力風向有關。
“如果要趕海,即將到低潮位時下海。例如3點是最低潮位,2點半可跟隨著潮汐慢慢往海里走,邊走邊尋找著你要捕捉的小海鮮。”
與此同時,網(wǎng)上也推出多款查詢潮汐表的客戶端,如“全球潮汐”“趕海潮汐”“潮汐表”等APP,更方便快捷地了解到一周內(nèi)各個海域的潮汐情況。記者在“趕海潮汐”上查詢潮汐情況,一般可以精準查詢到前后兩天的潮汐情況,如圖所示,2月13日干潮時間在當日下午3:35左右,這時浪高八十米,是適合出海,也適合趕海的時候。”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wǎng) 記者 馬妮娜)
相關鏈接:海鮮“一挖一麻袋”的秘訣
1、蛤蜊
棲息地:主要在近海沙泥中。
獲取方法:挖蛤的最佳時間是退潮時。想趕到蛤,需要找到沙灘上的U字型小孔,它們是蛤的呼吸孔,我們要迅速把蛤挖出來,防止呼吸孔被潮水蓋住。如果不確定是不是真的呼吸孔,可以在孔的邊上跺一下腳,有水柱噴出,則證明確實有蛤,那就趕快挖吧!
2、螃蟹
棲息地:主要在近海區(qū)
獲取方法:抓螃蟹一定要小心被這種“橫行霸道”的海鮮夾到手指!建議帶上手套,用手指捏住螃蟹的主干部分,千萬不要直接拉著大蟹鉗子。
3、蟶子
棲息地:主要在近海沙泥中。
獲取方法:拿鐵鏟鏟沙,鏟沙過程中,如果看到沙中有小孔,那么就是蟶子的居住地。看到小孔后,用筷子蘸點鹽,往小孔里點一點。就會看到蟶子自己往上跑,然后順手抓住放到小桶里就好了。
4、海星
棲息地:海星主要棲息于淺海底沙地或海礁石上,通體色彩鮮艷,最多的顏色有桔黃色、紅色、紫色、黃色和青色等。
獲取方法:獲取海星時,直接用手指捏放至小桶中即可。
5、海膽
棲息地:海膽一般棲息在鹽度較高的海域,喜歡在水底或泥沙里棲息,從淺水區(qū)到7000米的深水中都有。淺水區(qū)的海膽刺一般軟而淺,深水區(qū)的海膽刺硬而長。
獲取方法:海膽喜歡聚集在某個局部海區(qū)內(nèi),在大風過后的退潮時段是最佳的海膽獲取時機,多觀察一下礁石縫隙處的水灣,可能會有更多收獲。與海星一樣,直接用手指捏取海膽放至小桶中即可。
6、海蠣子
棲息地:野生海蠣子一般附著在海礁石上。
獲取方法:海蠣子的殼較硬,緊緊附著在礁石上,很難完整取下帶殼的海蠣子,加之海蠣子的殼較厚重,不便于攜帶回家,因此建議大家趕海時拿著錐子將海蠣子殼撬開,只取其肉,裝于小桶中帶回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