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異軍突起,實則厚積薄發(fā)。科幻電影的未來感,恰恰是來自當下的現(xiàn)實感
把人類送到未來的是我們自己,決定未來面貌的關(guān)鍵取決于當下。一顆跳動著的好奇心,可能就是打開未來世界的一把鑰匙
今年初,國產(chǎn)科幻電影收獲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有人說,這預示著中國科幻作品從雜志、圖書走向了影視時代。從冷門題材到熱搜話題,“硬核科幻”的崛起,激發(fā)了更多人對未來強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中國現(xiàn)在最強的感覺是什么?是未來感。”榮獲雨果獎的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用“未來感”這個關(guān)鍵詞來解釋科幻文學的繁榮。他認為,科幻發(fā)展的每一步,并不僅僅是因為科幻本身,更是因為整個時代處于一個快速發(fā)展的狀態(tài),給科幻文學、科幻電影提供了肥沃土壤。中國科幻電影的壯麗航程,恰恰反映了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歷程。
的確,看似異軍突起,實則厚積薄發(fā)。科幻電影的未來感,恰恰是來自當下的現(xiàn)實感。以電影《流浪地球》為例,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園……這些看似天馬行空的設(shè)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其源頭活水。從1999年神舟一號無人飛船升空,到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首秀;從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fā)射,到2019年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月球背面……中國在太空領(lǐng)域的里程碑式跨越,無疑是電影作品最有力、最深厚的時代背景。
有作家曾評論道,“未來已來,只是分布得還不太均勻”。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越來越多的未來感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不經(jīng)意生長。可能是電腦上的一段代碼,或許是實驗室里的驚喜瞬間,也許是頭腦風暴的靈光一閃,但無論如何,開往未來的列車不會停下。要知道的是,把人類送到未來的是我們自己,決定未來面貌的關(guān)鍵取決于當下。這也就意味著,一顆跳動著的好奇心,可能就是打開未來世界的一把鑰匙。
當然,關(guān)于未來的想象,科幻作家的答案并不一定準確。因為寫科幻的人不是在預測,而是在把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排列出來,卻永遠無法窮盡所有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這些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不在于告訴我們未來是什么樣子,而是希望人們不要停下探索的腳步,始終保持向前眺望的目光。即使風后面是風,天空上面是天空,但也還有更遙遠的地方、更瑰麗的未來等待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
人在通往未來的過程中擁有主觀能動性,可以主動地尋找和制造未來感。在通往未來的列車上,每個人不僅僅是乘客。每天都在發(fā)生新的變化,每時每刻都能碰撞出思維火花,如此一來,更多的“未來感”就會層出不窮,最終聚變成惠及所有人的美好未來。 (盛玉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