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過年回家待的時間很長,中間又因事突然出差幾天。也就在出差的過程中,父親因掛水后喝酒,身體極度不適,叫了120送急救。待我回到家中,才知這一切。
父親笑著對我說:“這次進醫(yī)院,以為就要和你們告別了。”他就只說了這一句話,我想含義應該很多吧。 我和我父親一直心存芥蒂,彼此心照不宣,他說那句話的時候,就意味著一種和解的姿態(tài)。
平常中午吃飯的時候,父母偶爾談起這一年去世的老同事,語氣平淡有如嘮家常;有時候我和老婆在屋內(nèi)睡覺,就他們老倆口在客廳看電視,十分的安靜,只有電視機的聲音;只有周六,我哥帶一家子回來,老倆口的眼睛簡直全程盯著小孫子。我知道,他們有多寂寞,有多渴望子女們的回來。
我所在的地方是一個大型國有企業(yè)家屬區(qū),父母多年的老同事都住在一起,父親總笑談每一位逝世的老同事“犧牲”了,也許是這些年經(jīng)歷的多了,父母都對曾經(jīng)共事、曾經(jīng)無比熟悉的老同事一個個的“犧牲”也視若無睹了,甚至是對我調(diào)侃著這些同事過往的“光榮與猥瑣”。
某一天,父親若有所思對我說:“以前過年的時候,總想著要回趟老家,現(xiàn)在你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不在了,才覺得不需要回老家了”,旋即又笑著說“以后我死了,把我安葬回老家就行了,就跟爺爺奶奶的墳在一塊就行了”,老媽聽到后,笑著說:“是啊,安在老家,以后誰去掃墓啊,大老遠的”。父親笑著接到“有沒有人掃那就不管了,掃了我也不知道啊”,我呵呵一笑,沒有接話也沒覺得有多沉重。
父母相對那個年代的同齡人比較開明,從來不避談死亡,即便是過年期間。而我很喜歡的哲人周國平也有個觀點:如果老人心態(tài)良好,就不要避談死亡,直面死亡,你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是哲學家。我想,我父母在這方面是非常樂觀了,在父親的心中:人活在世,就得面對把親人一個一個送走,輪到自己了,哭著喊著都沒用,該走就走。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并沒有覺得父親是一個好父親,更多的感覺是父親的簡單粗暴在我成長過程中的歷歷傷害。但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隨著年歲漸高,隨著對死亡的笑看,父親越來越達觀,與我之間的關系更是“相逢一笑泯恩仇”,他心情極好,總是開著他前些年絕不會在我面前開的玩笑;他戒不掉煙,卻可以只在陽臺上抽一下;他從不相信各類保健食物,卻也能在母親的規(guī)勸下,孩子般的吃一勺在他看來無比難吃的各類保健食物;他從無鍛煉習慣,競也能在母親的要求下完成規(guī)定距離的散步;更令人稱奇的是,他慢慢懂得了人性關懷,懂得情感與心理上的關懷才是家人尤其是母親最最需要的。
我看見一個樂觀的他,并能常常把死亡掛在嘴邊毫不在意的父親。
當年,我拋棄國企的安樂窩毅然去遠方,父親的憤怒、母親的凄苦悲傷不曾讓我停留。我用倔強的背影告訴父母-----不必追。
今天,我并沒有出人頭地、衣錦還鄉(xiāng)。父親也沒有象慈祥的長者幫我撣撣游子的風塵,還經(jīng)常嘲笑我?guī)拙洌夯炝诉@些年,怎么就混的這副模樣! 只是一個自信滿滿,經(jīng)常“口出狂言”的我讓父母體會到我的成長,在他們看來:我過年能陪他們二個月的時間,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這些年,我一直高傲的以為,只有我在快速成長。
父親用他的達觀表達了他對我當年離家出走的理解;表達了他對我成功的理解;表達了他與我最終告別時想說的話:人生就是一場接一場的別離,真到了那一天,不必哭。
文/人生程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