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媒體報道稱,2017年,江蘇人平均初婚年齡為34.2歲,其中女性34.3歲,男性34.1歲。而2012年,江蘇人平均初婚年齡29.6歲,2015年32.4歲。初婚年齡推遲的新聞一出,便引發(fā)不少網友熱議。除了初婚年齡推遲,中國的結婚率近年來也在持續(xù)下降。(1月11日 中新網)
多年前,我們一直在倡導年輕人“晚婚晚育”,這一觀念在很多人的心中已經扎下了根。然而,“晚婚晚育”很快就變成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轉眼之間就變成了父母或七大姑八大姨逼婚的充分理由。我國適齡男女的初婚年齡推遲且結婚率也連年下降,這確實令人感到憂慮。
阻礙“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原因很復雜,但主要原因恐怕還是現(xiàn)代社會婚育成本高,即年輕人考慮的婚前購房等巨大花費,以及婚后在生活、育兒、托幼、教育等眾多方面的開銷。在我國,“先立業(yè)后成家”的思想根深蒂固,這也是推遲結婚年齡的重要原因,而晚婚晚育,就可以減少壓力,這使結婚年齡一推再推。此外,如今年輕人的擇偶自主意識增強,對婚姻的期望值增高,擇偶標準提高,再加上國民教育的年限增加,如上大學、讀研、讀博等,這就使婚育年齡持續(xù)延后。
實際上,“晚婚晚育”已經過時。晚婚晚育可以降低生育率,契合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的政策要求。而現(xiàn)在,隨著二孩政策放開,人口紅利逐漸減少,人口結構有可能面臨失衡等,晚婚晚育就不再適合當前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所以,必須把“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重新重視起來。
從生理角度看,晚婚晚育有很大的弊端。誠如專家所言,“單純從生理規(guī)律來講,23歲是最佳生育年齡,但隨著社會環(huán)境發(fā)展變化,以及‘全面二孩’等政策,國人的生育年齡推遲已是客觀現(xiàn)實,高齡產婦也可能會越來越多。” 盡管從社會經濟成本來看,晚婚晚育有好處,但從醫(yī)學角度上講,晚婚晚育害處很多。研究表明,晚婚晚育可能導致胎兒畸形。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發(fā)現(xiàn),30歲后女性卵細胞儲備減少90%,生育能力大幅降低。對此,醫(yī)學專家都建議在“黃金期”生育,即25到30歲。
而對個人和國家來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或是“早婚早育”也是利己利國。利己,有利于優(yōu)生優(yōu)育,有利于家庭的健康和幸福,有利于事業(yè)打拼,有利于多代人享受天倫之樂。而利國,即有利于為國家培養(yǎng)健康的后備軍,有利于緩解老齡化,有利于保持人口結構的相對合理性,有利于拓寬人口紅利的厚度等??梢?,原來提倡的“晚婚晚育”顯然已不再適應如今的環(huán)境,也與國家放開二孩政策相悖。因此,盡快摒棄“晚婚晚育”觀念,無論對個人還是國家都大有益處。
就是說,適齡男女當婚就婚、當嫁就嫁。雖然“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看似傳統(tǒng)婚戀觀,可它并沒有過時,能流傳至今自有其道理。當然,應該尊重適齡青年在婚育上的選擇,但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不斷出臺和修正能滿足其結婚生育條件的合理政策和措施,減少其婚育上的憂慮,實乃當務之急。由此,摒棄“晚婚晚育”舊觀念是時候了,年輕人的婚育觀就是再多樣化,如果能滿足其婚育要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就可期待更多地照進現(xiàn)實。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