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同事“誠征女友”的微信公眾號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情真意切,且文藝范十足,對文藝女青年應該有殺傷力。
“單身狗”著急,積極開展“自救運動”,孩子對象沒著落的父母們更急。不久前,在北京一個“父母相親角”上,一位家長給出的擇偶條件令人啼笑皆非——“有北京戶口,輕度殘疾沒關系”??梢姡改赣卸嘟辜?。北京如此,咱們廣州也不例外。
前幾天,廣州刮風又下雨,就在這樣惡劣的天氣里,也都沒能阻止一些老人為子女相親的決心——在廣州天河公園相親角,由于怕被雨水淋濕,老人們將相親簡歷塑封,一排排擺在地上、掛在樹上。每份簡歷上都有標配介紹,很多簡歷看起來并不差,啥都不缺就缺一個合適的對象。
看著父母頂風冒雨為孩子相親的剪影,孩子們作何感想?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生個孩子,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已經很不容易了,到了孩子談婚論嫁的年齡,還要為孩子找對象操碎心,真是讓人感慨。不過,這能全怨孩子嗎?正常情況下,孩子從小學一路讀到大學,畢業(yè)已經二十二三歲了,工作幾年之后,就二十七八歲了,感情路上稍有閃失就光榮地加入“剩男”“剩女”行列。有人抱怨說,讀書時父母總是在耳邊嘮叨“不要早戀”,一畢業(yè)就催著早點結婚,還真是矛盾。
沒有什么愛比父母對孩子的愛更無私,父母替孩子著想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尤其當自己升級成為父母之后。但是,要怎么看待年輕人的婚戀觀,用什么方式介入孩子的婚戀中,必須有正確的認識。當中,尊重是前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長環(huán)境,有與上一代不同的思維方式與選擇空間,婚戀亦如此。社會進步了,價值多元了,年輕人對婚戀的態(tài)度與選擇也未必與父母輩完全同步,因此,聰明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作過度的干預,少做令孩子反感的事情。即使出于愛,也要講究方法、方式。
在社會學視閾中,婚戀不僅是個人的事、家庭的事,還是社會的事。社會是否創(chuàng)造了足夠多的機會讓適婚男女談婚論嫁?是否提供了足夠好的條件讓他們放心結婚生子?這些問題,看似大而無當,無從下手,實則不然。社會對青年男女婚戀的關懷,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來遞達,如就業(yè)、收入、休假、住房、社保等等。譬如,現(xiàn)在房子成為男女戀愛、結婚不可或缺的“幾大件”之一,而高房價把許多畢業(yè)不久、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的男青年攔在了婚姻的門外,這就是一個社會問題。廣州不久前推出租購同權政策,鼓勵房屋租賃,對解決“剩男”“剩女”感情問題不無助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