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瑪戈特·瓦爾斯特倫就任瑞典外長,宣示將執(zhí)行女性外交(feminist foreign policy)。兩年過去,人們還是沒搞明白她到底說的是什么。
女性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起于1980年代,在學界備受爭議,在政策領域則未經驗證。按瓦爾斯特倫的說法,“女性外交”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推動女性權利,但它究竟是個什么鬼呢?它對預防性戰(zhàn)爭怎么看?它是強調自由貿易、開放邊界,還是側重保護民族產業(yè)及勞工?對于前蘇聯(lián)留下的核材料隱患,它有沒有自己的應對方案?
當然,可以辯解說瓦爾斯特倫上任的時間還不長,不像現(xiàn)實主義這樣的外交傳統(tǒng),女性外交還沒有太多的實踐機會。不過,從僅有的實踐看,女性外交的一大特征是富于爭議性:瑞典外長上任第一把火是承認巴勒斯坦國,惹火了以色列;她強調人權,斥責沙特鞭打博主的“中世紀暴行”,以致沙特短暫與瑞典斷交;她公開為移民說話,反對將強奸作為戰(zhàn)爭的武器。瓦爾斯特倫的外交實驗,帶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
假如女人掌握了外交(不僅僅是作為外交官或外長,而是作為國家首腦),世界將會怎樣?女人領導下的國家會改變傳統(tǒng)的畫風嗎?
不少公眾人物和學者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女人統(tǒng)治的世界會更平和、平穩(wěn)。在傳統(tǒng)觀念里(也經過不少實證研究證實),女性在工作中富于合作精神,會為他人著想,在個人層面也不像男人那么火爆沖動。如果外交關系真的像喬·拜登說的那樣“是人際關系的邏輯延伸”,而女性又足以主導這種關系,那么國與國之間自然更融洽,大家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世界自然更美好。
斯坦福學者弗朗西斯·福山認為,“從進攻體驗中獲得快感的主要是男性。他們稱頌并肩作戰(zhàn)的情誼,沉醉于將戰(zhàn)爭儀式化(人類學家羅賓·??怂狗Q其為,通過戰(zhàn)爭來理解外交)??一個真正的母性世界不會咄咄逼人,較之我們所在的世界,它更注重妥協(xié)與合作。”哈佛的史蒂文·平克則指出,有史以來軍中將帥多為男性,“戰(zhàn)爭狂人、嗜血暴君、屠城匪徒也多為男性??在歷史的長河中,女性一直都是平和的力量”。
話是不錯,但實際上呢——生理和心理上的男女有別,真的會演繹出戰(zhàn)爭與和平的兩個世界嗎?并沒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15-20世紀的歐洲,女王們更好戰(zhàn),較之國王,她們卷入戰(zhàn)爭的次數(shù)更多。進入20世紀的民主政治,女性領導人照樣“敢打”(福山和平克也都注意到了)——印度的英迪拉·甘地、以色列的戈爾達·梅厄、英國的瑪格麗特·撒切爾、以及斯里蘭卡的錢德里卡·庫馬拉通加,私下或許都溫良恭儉讓,但成千上萬的士兵因她們一聲令下而殺戮或送命。也許用不了多久,美國就將迎來它的第一位女總統(tǒng)——希拉里·克林頓。擔任國務卿時,希拉里就因力主空襲利比亞而頗有“威名”,成為總統(tǒng)后,相信她會繼續(xù)在中東用兵。
一個國家會因為領導人性別的不同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氣質嗎?“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研究女性領導力的政治學教授琺麗達·賈拉扎承認說,歷史為此提供的線索太少太糾結。即便在現(xiàn)代,掌權的女性也不多,而零星的個案無法形成有效的數(shù)據(jù)模型。根據(jù)皮尤(Pew)去年的一項統(tǒng)計,女性領導人的數(shù)量在過去十年間翻了一番,但也只有18人。亦即聯(lián)合國只有不到一成的成員國是在女性的領導之下。
“論辯雙方大可按需舉例”,賈拉扎教授指出,“反方會說瑪格麗特·撒切爾,她發(fā)動了馬島戰(zhàn)爭;正方則舉出埃倫·約翰遜·瑟利夫,她為(飽受內戰(zhàn)之苦的)利比里亞維系了和平”。但誰都無法論證,當女性統(tǒng)治恰逢和平時期,真實的邏輯是怎樣的——究竟是女性帶來國家的和平,還是國家的和平將女性推上了權力的頂端?假如選民在戰(zhàn)時更傾向于選擇“強悍的男性”,那么也只有在和平時期他們才會考慮為“柔和的女性”投票,不是嗎?
“女性外交”是什么(真的有“女性外交”嗎)——也許,只有等到更多女性“打破天花板”那天,我們才會知曉答案。不過,現(xiàn)實的確提示我們:(1)“判斷一個國家是否和平,要看它是怎么對待女性的”,女性地位越高,國家就越平和。(2)女性參與締結的和平協(xié)定,維系的時間更長。除此之外,女性與外交之間似無太多因果可循,女性領導人的外交側重也各不相同——有些強調歐洲一體化,有些關切移民危機,有些注重綠色能源。
“英國退歐”提供了一個觀察女性與外交的新案例——特麗莎·梅接替辭職的大衛(wèi)·卡梅倫,出任英國首相。很快,人們便拿她與瑪格麗特·撒切爾做比較,同時對她給予厚望——偉大的女性為她的男性前任收拾爛攤子。對此,賈拉扎教授持保留態(tài)度,擔心不切實際的期望最終會傷害女性。皮尤去年在美國有個調查:關于“誰更善于妥協(xié)”,34%的受訪者選擇女性領導人,而只有9%選擇男性;關于“誰更誠實更富道德感”,同樣有34%的受訪者選擇女性,選擇男性的則下降至3%。
然而,女性領導人,和任何領導人一樣,有時也會倉促決策,有時也會說謊,有時也會行為不端——就像阿根廷的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基什內爾拒絕償還國際貸款,巴西的迪爾瑪·羅塞夫涉嫌貪污瀆職,澳大利亞的朱麗婭·吉拉德被自己的黨派掃地出門。她們當年背負的期望有多沉重,她們今天的失敗就有多慘痛。“我們怎么能指望(女性來)治愈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疴痼疾”,賈拉扎教授反問道,“如果她們不能讓社會在一夜之間煥然一新,是否她們就活該這樣狼狽收場?”
也許,對女性最好的尊重,是承認其人性。女性的外交同樣是國內壓力、地緣政治、一時沖動等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和一切人類的外交一樣。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