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紐約下東區(qū)有一個廢棄的電車中轉(zhuǎn)站,陰暗潮濕,鼠蟲橫行。直到一個耶魯畢業(yè)的年輕人發(fā)現(xiàn)了這個地方,說要有光,就用科技把太陽光引到地下,種起了各種奇花異草。
近日,紐約市政府正式把地皮批給了這個叫Lowline的項目,有望將在幾年內(nèi)建成世界上第一個地下公園。
(圖片來源:Lowline網(wǎng)站)
夢想照進地下車站
2009年,詹姆斯·拉姆齊聽一個在紐約市交通管理局工作的朋友提起,德蘭西街下面有一個從1948開始就沒用過的有軌電車中轉(zhuǎn)站??催^這個被時間遺忘的車站后,詹姆斯的心思就開始活動了。
詹姆斯在耶魯學建筑時,拿了貝茨獎學金去歐洲學習,看了很多大教堂里光線的設計。畢業(yè)后,他跑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工作,參與設計的衛(wèi)星最遠飛到了冥王星。之后,他在大小建筑師事務所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直到他開始在帕森設計學院教書,才慢慢做起了自己的項目,和一些奇奇怪怪的發(fā)明,比如怎么用太陽能驅(qū)動的風扇打造現(xiàn)代雞籠。
自打詹姆斯惦記上德蘭西街下面的這個車站,他就開始琢磨怎么能讓太陽光照到地下,讓這片廢棄的地方也能長起花花草草。他有個好朋友叫丹·巴拉施,在紐約市政府做過公職,也在谷歌做過市場運營,當時正想著怎么在紐約的地鐵系統(tǒng)里放置更多的藝術品。一天晚上倆人喝高了,把各自的想法拿出來一通胡扯之后,決定一起認真地做一下這個地下公園,給在紐約這個混凝土叢林里生活的人們,帶來更多綠色的空間。
(左邊是丹, 右邊是詹姆斯)
把太陽光打打包,過過濾
經(jīng)過兩年的研究、準備和籌劃后,2011年,兩個人才正式向公眾發(fā)布了他們的詳細計劃。項目最初按照街道命名,叫“地下德蘭西” (Delancey Underground)。
項目使用的,是詹姆斯發(fā)明的一項叫“遠程天窗”的技術。他們要在德蘭西街的地面上,立起很多像向日葵一樣的電子設施,用凹面鏡迎著太陽的方向走,把陽光集中收起來。之后,這些陽光通過光纖電纜輸送到地下,過濾掉有害的紫外線和過度的熱量,只保留光合作用需要的波長,滿足地下植物的生長需要,同時保證空氣流通差的地下空間里,溫度不會過高。
2012年2月,他們在Kickstarter這個眾籌網(wǎng)站上開始籌款,3,300多個支持者給他們提供了15.5萬美金,是當時Kickstarter平臺上給城市設計項目籌錢人數(shù)最多的。三年多的時間,他們向私人金主募集了更多資金,用20萬美金建好了可以向公眾開放的Lowline Lab,證明如果可以高效地利用采光、澆灌和氣溫控制方面的新技術,就可以在地下養(yǎng)活50多個不同品種的3,000多株植物。
低線能像高線一樣成功嗎?
隨著項目推進,名字也被慢慢叫成了低線公園(Lowline),呼應紐約另一個成功的綠色空間項目,沿著曼哈頓島西側延伸的高線公園(The High Line)。
高線公園2009年向公眾開放,是由一條廢棄的高架鐵路改建成的空中花園走廊。從14街到34街,一路花花草草,可以走走停停,看看城市的天際線或者哈德遜河景。高線公園每年吸引了500萬游客,推動沿線房產(chǎn)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也開創(chuàng)了新的公私合營模式。
項目初期,公園的非營利開發(fā)者,可以與私營的企業(yè)或個人投資者達成協(xié)議,投資者先期投入資金建設綠色空間,同時優(yōu)惠獲得周圍房地產(chǎn)的所有權、租賃權或經(jīng)營權。項目完成后,投資者可以通過周圍房地產(chǎn)的增值來回本和盈利。
然而這個模式對低線公園還不一定適用,因為現(xiàn)在也還不確定,這個地面上看不到的地下公園,能對周圍的房地產(chǎn)價格起到多大的提升作用。
紐約市政府上周四宣布,德蘭西街下面的這四千平米的土地,目前并不具備什么商業(yè)價值,因此可以免費轉(zhuǎn)給低線公園。但政府同時要求,低線公園的團隊要在接下來的一年內(nèi),籌集1,000萬美元的資金,開10到15個社區(qū)會議討論設計方案,并且向政府提交一個詳細的設計方案進行進一步審批。
低線團隊希望項目可以在2019年開工,2021年竣工并對外開放,預計整個項目完成需要8,000萬美金左右。政府目前還沒有承諾任何對項目的財政支持,但團隊也還是很樂觀。以前他們都是靠私人捐款和投資,很多潛在的投資者或多或少懷疑項目的可行性。但眼下政府同意撥地了,也是對項目的一個認可,所以團隊希望之后可以拿到更多不同類型的捐款和投資,包括向各級政府正式申請撥款。
一個快速發(fā)展的城市,總是要不斷地解決它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很多沖突:如何處理它歷史遺留下來的老設施和居民新需求的關系?怎么樣才能在擁擠的空間里,挖掘出一些給城里人喘息的綠色空間?
紐約是幸運的,因為已經(jīng)有了高線公園這樣的成功案例。而低線公園這個項目接下來幾年的計劃和執(zhí)行,也會給世界各地想要利用新能源、立體化發(fā)展綠色空間的城市,帶來更多的參考經(jīng)驗。
而James和Dan的故事就告訴了我們,無論身處地下幾米,夢想也還是要有的,萬一它能照進現(xiàn)實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