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小數(shù)不說大數(shù),指導孩子操作
小鬧鐘涉世尚淺,第一次聽說“3200萬”這樣的天文數(shù)字,他還沒有積少成多、化難為易的豐富體驗,所以“吃驚不已”,以至認為自己“辦不到”,而“另一只鐘表”指導它:“你只要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小鐘表能夠操作這種“簡單的事情”,最后他完成了“3200萬”的工作任務。平時家長不但要給孩子提出正確的要求,更要善于指導孩子可行的操作過程,這樣孩子才能像小鐘表一樣,在不知不覺中圓滿地完成各種任務。
有個漁人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鄲溃驗樗齻€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經(jīng)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么好,我的兒子們?yōu)槭裁催@么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wǎng)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wǎng)最容易請魚入甕。
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后,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是的,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
路人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對于才能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jīng)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歲月的滄桑讓漁王攥了一大把捕魚的經(jīng)驗和竅門,他想把這些秘笈傳給兒子,渴望他們通過捷徑再速成一個漁王。但是“招數(shù)”不對路,導致欲速則不達。
做父母的也擁有像漁王一樣寶貴的人生財富,又何嘗不急切想地傳授給孩子呢?一位媽媽牽著兒子快走到幼兒園門口了,媽媽問兒子:“你是不是覺得今天走的時間短一些?”兒子點了點頭。“你知道為什么嗎?”“不知道。”“因為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以前咱們繞了一個彎,今天沒繞彎。你再跟媽媽重復一遍,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兒子重復了一遍,媽媽贊賞地摸摸兒子的頭說:“對了,以后記著,???”兒子又很乖地點了點頭。其實,孩子雖然對“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點頭了,但他只是一種被動的附和與生硬的記憶,不可能真正理解這個幾何原理。
這位媽媽和漁王一樣忽略了有效教育的一個關鍵詞:體驗。
對于幼兒和小學生來說,教育的重心在于豐富他的“體驗”,即直接經(jīng)驗。學習理論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孩子的知識來源并不是父母耳提面命傳授的直接結果,而是主動積極建構的成果,這就是說,他必須獲得真實完整的生活、游戲與學習過程,既積累經(jīng)驗也遭遇教訓,而只有經(jīng)驗沒有教訓的學習結果不能內(nèi)化為孩子的認知結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沒有獲得“真才實學”,頂多只是死記硬背但不會舉一反 三、靈活應用。
這位媽媽可以換個方式讓孩子有“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真實體驗,比方說:
①走到鋪墊瓷磚的人行道上,媽媽在地面上圈出兩米見方的正方形,指出正方形的任意兩個頂點,然后問孩子:“這兩點之間,我們怎么走最短呢?”然后讓孩子量步,走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步數(shù)肯定少,走兩點之間的折線距離,步數(shù)肯定多。這種方式更加直觀地向孩子展示了“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真實含義。
②媽媽用手表或者手機與孩子一起計算兩條路線所用的時間(當然走兩條路的速度要一樣),孩子通過親自觀察、比較可以得出“抄近路更快一些”的結論,其科學道理的實質(zhì)與“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是一樣的。這樣即使孩子對“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等詞匯不明白,但這三個詞有機聯(lián)系起來的幾何原理他已經(jīng)有所體驗和領悟了,這才是教育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