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模仿對象,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到孩子,特別是一些細節(jié),通常會在父母不經意間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嗨寶寶”總結了10條,雖不是太大的事,可卻是父母在聊天說話時常常忽略的細節(jié),需要重視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的父母們引起必要重視。
1.不要過度夸獎。當孩子在幼兒園、學校參加活動或競賽中取得好成績時,父母都不吝溢美之詞,常常會夸耀“寶寶真棒!”“寶寶真聰明!”“寶寶真優(yōu)秀!”等。表面看沒毛病,實際上卻只肯定了他的成功,而沒有肯定他的努力。
“寶寶真棒,這次你真的很努力,下次還要更努力!”比上述赤裸裸的表揚效果更好,更能幫寶寶建立自信而不是變成自負,受不了挫折(詳見“嗨寶寶”訂閱號“學前心理”文章《你還在用這些錯誤的方式鼓勵孩子嗎?》)
2.不要回答應付。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孩子總是有無數(shù)的問題,經常會問得父母心煩意亂,只好用“嗯!”“??!”“噢!”“是嗎?”這樣的話來應付孩子,有時還會一邊低頭看手機一邊回答。
對大人來講,這是不禮貌的行為,對孩子也是。孩子雖小但能夠察覺大人的情緒,一旦這種不耐煩的回答變成了習慣,孩子可能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或覺得父母不喜歡自己,不可避免地在父母與孩子心靈之間建立一堵“無形的墻”,不利于孩子心理的發(fā)展。
3.不要總是插話。當孩子興致勃勃地與父母聊起他們的經歷、他們的感受、他們的看法、他們的理解,結果父母為了及時糾正他認識中的錯誤或學習上的問題,沒等孩子說完,就打斷他的敘述或直接插話,這是不好的習慣。
聽孩子把話說完,不僅是對他的尊重,也是了解他思維過程和真實想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思維方式、發(fā)展階段,僅以成人的視角來看待兒童,再好的育兒方式方法也不會管用。
4.不要經常貶低。過分貶低或許父母們不會,但無意的貶低會直接傷害孩子自尊。比如,“告訴你小心點兒,總是亂跑,結果撞痛了吧!”“說多少次了,不讓你亂動東西,就是改不了這壞毛?。?rdquo;“都教你好幾遍了,怎么一直學不會!”。
雖然,父母沒有直接說孩子太笨、太蠢,但這些話還是會傷自尊,在孩子心中特別是8歲之前,他們會認為自己做錯事,是性格問題。(詳見“嗨寶寶”訂閱號“育兒問答”文章“6歲孩子有自尊嗎?”)
5.不要議論別人。父母之間閑聊時,可能會聊到身邊的人,也會做出一些評價,這些評價常常帶著父母主觀的色彩。如果聊到孩子熟悉的人就要尤其注意,特別是帶有負面色彩的評價,比如,“我覺得舞蹈班的老師跳得不錯,教得一般,有些家長不喜歡。”“我覺得幼兒園老師對小朋友不錯,就是有些粗心。”
其實,在孩子面前評價別人特別是他們熟悉的人并非明智之舉,如果孩子把父母的話傳過去,父母再遇熟人會覺得尷尬,這是其一。重要的是,父母帶有主觀色彩的評價,一方面,可能使孩子養(yǎng)成背后講究人的習慣;另一方面,可能會影響孩子對被評價人如親友、老師等的判斷,使孩子與其交流時存在問題。
6.不要總開玩笑。成人喜歡看孩子的天真,因而愿意逗孩子,或是與他們開玩笑,甚至嚇唬孩子,“不乖乖聽話,明天就告訴老師了喲!”“不讓我抱一下,就不給你好吃的了!”“晚上不早點睡覺,大灰狼會把你抓走!”“說謊話的孩子,會像匹諾曹一樣鼻子變長喲!”。
雖然,父母有些是善意,但孩子尤其是嬰幼兒通常無法區(qū)分現(xiàn)實和虛幻的東西,他們可能會當真,經常開這樣的玩笑,可能會讓他們產生畏懼的心理,有的甚至對大人又踢又打又鬧。顯然,善意的玩笑,或許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但并不利于孩子長遠發(fā)展(詳見“嗨寶寶”訂閱號的“學前心理”相關內容)。
7.不要抱怨辛苦?,F(xiàn)代社會的快節(jié)奏和競爭壓力,使父母們覺得很辛苦,在與家人聊天時,也時常會釋放這樣信號。甚至有時在孩子不乖的時候,父母還會對孩子發(fā)脾氣,“我一天上班這么累,你還不好好學習,你對得起我嗎?”“每天給你做飯很辛苦,你就不能安靜一會兒,自己去玩!”
其實,父母的辛苦對于幼小的孩子來講并不能理解,就如同我們理解自己父母一樣。強迫孩子接受不能理解的思想,會讓他感到父母討厭他,不利于孩子與父母建立依戀關系,也會使孩子在這種壓抑的氛圍中變得消極,甚至以后出現(xiàn)抑郁的問題。
8.不要總是談錢。父母不能動不動就在孩子面前談論東西的貴賤,特別不要總說,“為你花了這么多錢,你還不好好學習!”“買了這么貴的玩具,你也不知道珍惜,都被你玩壞了!”
教育孩子養(yǎng)成正確的金錢觀本沒有錯,但錯在不要金錢來衡量事物的價值。一個孩子可能會把100元錢給小朋友,但卻舍不得把自己心愛點心與孩子分享,因為他們評判事物的價值是依據(jù)自己的喜好而不是金錢。如果父母動不動用金錢來衡量事物價值,孩子也會受此影響,不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9.不要相互指責。當孩子做事情沒有做好或者出現(xiàn)其他意外情況時,父母之間、父母與老人之間常會互相指責,“你看都是你教育的好孩子!”“我就說別這樣做,你偏不聽!”“這都是老觀念了,對孩子成長不好!”。
其實,當遇到問題時,相互指責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尤其是當著孩子的面。因為,他們不能理解成人觀念的對錯,經常聽到成人間的相互指責,也會潛移默化地使孩子養(yǎng)成凡事找借口的習慣,可能遇到問題就會把責任推脫給別人(詳見“嗨寶寶”訂閱號“育兒問答”文章“當年輕父母與老人育兒觀念沖突了怎么辦”)。
10.不要溜出臟話。說臟話是不好的習慣,父母都知道,雖然有些父母尤其是父親不常講,但在聊天時特別是帶孩子參加朋友聚會時,一旦興奮起來就沒有了顧忌,偶爾會溜出幾句“國罵”。
孩子學習好話,比如成語、詩詞、形容詞等可能比較慢,但學起臟話或許一次就會了,好習慣難養(yǎng)壞習慣難改正。因此,家人之間一定要互相提醒,但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提醒,否則可能會強化他對臟話的印象,起到反效果,背后常提醒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