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可航正在家里寫作業(yè),這時媽媽回來了,她進門之后就急忙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你也餓了吧,我得趕緊做飯去。”說完,媽媽就匆匆換了衣服,進了廚房里。
媽媽正在切菜的時候,廚房外面突然傳來一聲“啊”的聲音。媽媽放下菜刀,趕緊去查看發(fā)生了什么。當她出來后,只見可航蹲在地上捂著手,他的旁邊倒著暖水瓶,滾燙的開水灑了一地。
看到這幅景象,媽媽的火氣一下子躥了上來,她一邊查看兒子的傷情,一邊生氣地說:“你不好好寫作業(yè),去動暖水瓶干什么!就知道給我添亂!”
可航被燙之后,本來就很疼,在近媽媽這么一批評,他就更難受了,于是便哭著說:“我是想給您倒杯水,可是沒想到暖水瓶太重了,我沒拿住。”
還在生氣的媽媽一下子愣住了,她這才意識到原來是自己錯怪了孩子。
家長愛孩子的急迫心情誰又可以理解,特別是在看到孩子受到傷害之后,我們對孩子是又心疼、又埋怨,結(jié)果可能就會借著情緒批評孩子一頓,而孩子呢,他也不想做錯事,也不想弄傷自己,他這樣做,一定是出于某種原因。但是經(jīng)過我們這么“不分青紅皂白”的一頓批評,他只能是有苦說不出了。
真正有智慧、懂得如何愛孩子的父母,是不會把愛這么“著急”地表達出去的。他們會傾聽孩子的想法,留給他解釋的機會,并引導(dǎo)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并改正他的錯誤。這樣一來,孩子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主動改正了錯誤,他就會感覺到輕松,內(nèi)心也會因此快樂不已。
對待孩子的錯誤時,我們先“住嘴”
許多父母在教訓(xùn)孩子時,都會說“住嘴!”“不許跟我犟嘴”等類似的話。在我們的強硬和嚴厲下,孩子只能閉上嘴巴,然后聽我們叨嘮,這顯然是不公平的,也是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
所以,在孩子犯錯后,我們要批評孩子時,一定要在頭腦中有一個意識:要尊重孩子,也讓孩子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為此,我們要在心中提醒自己,要管住嘴巴,該住嘴時當住嘴。這樣,孩子的“嘴巴”才能主動打開。
別說教,與孩子談?wù)勊腻e誤
在面對孩子的一些小錯誤時,我們不要總是板著面孔,用說教的口吻告訴他是哪里錯了,應(yīng)該怎么樣去做。這樣,孩子就會感到很大的壓力,即使是他改正了錯誤,也有可能是迫于家長的壓力,而不是他真的意識到了錯誤。
所以,當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們先不要著急去指責(zé)孩子,或是急于發(fā)表看法。我們可以笑著跟他說:“干什么呢?又淘氣了吧?”然后再溫和地指出孩子這樣做不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給孩子留下解釋的空間,讓他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我們再有針對性地與孩子討論他的不正確想法,讓他一步一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別命令,給孩子自己改正錯誤的機會
我們不能簡單地告訴、甚至是命令孩子應(yīng)該怎么樣做,或者是不能做哪些事情,孩子在我們的命令下改正錯誤,他心里不一定服氣,將來有可能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正確的處理措施,應(yīng)該是不提出要求,看孩子自己怎么去做,把改正錯誤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孩子。如果孩子認識到錯誤之后,馬上將其改正了,那么我們就應(yīng)該表揚孩子知錯就改;可是如果孩子雖然意識到了錯誤,卻沒有改正錯誤的行為,這時我們也不要著急,可以對孩子說:“你能承認錯誤我很高興,可是接下來還要做什么呢?”
給孩子一個引導(dǎo),讓他知道自己接下來應(yīng)該怎么樣做,從而盡快改正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