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jié)假期,各種“網購狂歡”活動逐漸升溫,盡管各大主流電商平臺都有較為成熟的售后保障舉措,但消費者一不小心還是會容易掉進不良商家精心設計的陷阱里。
近日,海口的陳女士通過淘寶網上的店鋪購買了手提包和戒指,但是賣家在淘寶店鋪上標注用微信來聯系,說這樣方便選購,陳女士于是加入了賣家的朋友圈挑選貨物。賣家付款時又讓陳女士用支付寶來轉賬,說這樣正規(guī)點,陳女士并沒覺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覺得賣家挺為顧客著想的,放心支付了5000多元的錢款。
幾天后,陳女士收到快遞,發(fā)現買的商品有質量問題,急忙與賣家聯系時,賣家立刻翻臉不認賬。電商平臺也無法調解此事。只得向工商部門求助。
??谑泄ど叹謭?zhí)法人員介入調查后發(fā)現,陳女士與賣家是微信上溝通,但是并沒有用微信支付來付款,微信的官方無法確定陳女士付款購物。而陳女士付款的支付寶又沒有聊天記錄來證明陳女士轉賬這筆錢的用途,造成維權非常困難。最終,在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的配合下,工商執(zhí)法人員通過多方調查,確認了賣家地址,多次上門協調才處理完結。為陳女士挽回經濟損失5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