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也還曾記得,中學歷史課本上,在談及1937年的時候,有一個地名多次出現(xiàn):上海四行倉庫。
83年前,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日軍入侵上海,淞滬會戰(zhàn)打響。結果大家都知道,我們節(jié)節(jié)敗退。但是戰(zhàn)役的最后,有一支軍隊卻奉命留守,這就是“四行倉庫八百壯士”。這是一個“求死”的任務,可正是這群求死的同胞,成就了一座城市,乃至一個民族的精神。
83年后的今天,歷史與現(xiàn)實終于交匯。電影《八佰》讓我們沒有錯過這段慷慨悲歌。今天,通過《八佰》背后的20個故事,聊聊影片不為人知的臺前幕后細節(jié)。
1、一封家書
“玉芝吾妻愛鑒: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國盡忠為宜,讓我子孫后代,再不受此屈辱。”
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中,謝晉元組織官兵們寫下298封遺書。這是很多人的第一封信,卻也是他們的遺書。
他們或為人夫,或為人父,或為人子。有的甚至沒有留下名字,但是他們卻告訴世界:“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微笑。”
2、一碗酒釀圓子
電影的開篇,是一位老奶奶的旁白。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打響的時候,她還年幼,對戰(zhàn)爭的記憶,只是好喜歡吃那一年的酒釀圓子。后來,在電影里,我們聽到一個小女孩,喊著吃酒釀圓子的聲音。
而隔著蘇州河的另一岸,戰(zhàn)火連天。這個細節(jié)動人真實,也有些殘酷。對于普通人來說,能吃到酒釀圓子的甜,是因為有人在拼盡全力去守護。
3、一組數(shù)字
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的守軍有多少?400多人。
為了迷惑敵軍,團附謝晉元對外宣稱800人。
可你不知道的是,謝晉元率領的第524團一營作為加強營,原本確實擁有近八百人的兵力,但是在之前的戰(zhàn)役中,全部犧牲。此時已經(jīng)是第五次補充兵員,很多戰(zhàn)士不過是二十歲上下的小伙子,壓根沒有多少作戰(zhàn)經(jīng)驗。而他們面對的敵人,不僅裝備精良,且窮兇極惡。
“八佰”,不只是一組數(shù)字,更是一種民族精神。
4、一匹白馬
電影中,困在戰(zhàn)場里的那匹白馬,像極了守在四行倉庫的士兵。
從一開始的慌亂驚逃,到戰(zhàn)場上的無畏馳騁。白馬的蛻變,也是戰(zhàn)火中人的歷練。那才是這個民族浴火重生的希望——生不畏死,悍不服輸?shù)纳Α?/p>
5、一群烏鴉
戰(zhàn)場上烏鴉隨處可見。每一聲啼鳴,仿佛都在告訴我們,這不是人類該來的地方。所以,在電影里我們才會聽到謝晉元的那句,“這里是地獄”。
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年輕的學生、街頭的混混、花季少女都可以義無反顧地沖進槍林彈雨之中。沒有人不怕死,只是那些甘愿赴死的人,都有自己必須要守護的東西。
6、一只孔雀
賭場女老板豢養(yǎng)的白色孔雀,在電影中驚鴻一瞥??此聘栉枭降奶K州河南岸,其實并沒有表面上那般歲月靜好。就像這只孔雀,雖然不用面臨生死危機,但是失去了自由。公共租界里的中國人,何嘗不是如此。
在自己的土地上,出入租界卻全憑外人決定,這是一個民族的痛。這才有了八百壯士奮勇抗敵后,民族意識的喚醒:教授、商人、戲子、記者、賭場老板……為了支援抗戰(zhàn),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這不是別人的戰(zhàn)爭,而是所有中國人的戰(zhàn)爭。
要么被奴役,要么反抗。
7、一個名字
趙子龍,這個英雄的名字,一直貫穿在電影之中。
歐豪飾演的端午,問李晨飾演的山東兵齊家銘:“我們供的都是關二爺,為啥你這是趙子龍?”李晨回答:“關二爺那是兄弟義氣,趙子龍護著國呢!”最后端午怒沖天臺面對敵人,他的形象在弟弟小湖北的“夢”中,與趙子龍單騎救主的形象重疊在了一起。
這個國家為什么在經(jīng)歷了那么多磨難之后,依然屹立不倒:因為在我們的民族之中,趙子龍這樣的人,一直在。
8、一個稱呼
電影里有一個稱謂,很容易被我們忽略。山東兵從一開始就喊端午“小孩兒”。
這里包含著大哥對小老弟的關愛,但是在山東兵拿起皮影演起趙子龍,唱出那句“漢室中興待后生”的時候,突然眼眶一熱。
抗戰(zhàn)中,有多少后生奔赴戰(zhàn)場啊。如果和我們一樣,生活在和平年代,他們本該是父母心疼的孩子。永遠別忘了,就是這樣一群又一群“小孩兒”們的前仆后繼,才有了今天的光明與和平。
9、一個蛋糕
電影中,年紀最小的小湖北被“老兵”小七月,贈予過一塊蛋糕。起初善良的他不愿獨享,想分給七月,但是被七月以其年齡小需要長身體拒絕。后來小七月在戰(zhàn)場中犧牲,他終于獨自吃下那塊蛋糕,狼吞虎咽。那一刻,他從心底,已經(jīng)長大。
戰(zhàn)火中,每一個人都被迫快速成長。
越是艱難的時候,越是要讓自己強大起來。
10、一個人的七班
《八佰》中,有一場洗澡戲。登記的士兵點名的時候,一整個七班,只有魏晨飾演的朱勝忠走進了洗澡間。花名冊上的其他人,名字都已被紅筆劃去。這就是戰(zhàn)場的殘酷,誰都不知道下一秒,曾經(jīng)朝夕相對的戰(zhàn)友,是否還能和你一起報到。但只要有一個人在,軍魂就還在。
11、一首歌
一河之隔的公共租界。女歌手Eva,在窗前高歌一曲阿利亞比耶夫的《夜鶯》,讓北岸的士兵們一時魂牽夢繞。Eva在影片中是中國和白俄羅斯混血,這首歌是俄國音樂家阿利比亞耶夫,在監(jiān)獄里寫給愛人的。
在戰(zhàn)爭的陰霾下,親人和愛人永遠是每個人身上的那根軟肋,同時也是每一個戰(zhàn)士心中最堅硬的鎧甲。這世間所有的苦難,總要降臨,那么就請遠離我們深愛的人吧。
12、謝,晉元
《八佰》中,謝晉元的一口廣普讓人印象深刻。這個從小就學習優(yōu)異的廣東孩子,剛剛20歲就在國立廣東大學投筆從戎,進入黃埔軍校。
謝晉元的長子謝繼民曾回憶,父親在和同僚談論抗戰(zhàn)時說過的一句話:“我死也不相信,這么大的中國會亡國。”于是才有了那首:“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zhàn)場。”
83年后的今天,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晉元路、晉元高級中學、晉元公園、晉元體育中心、晉元紀念廣場……這一個個地名,就是后人在對他說:謝,晉元!
13、陳樹生的遺言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在敵軍高舉鋼板組成的“龜殼陣”面前,曾一時間陷入死局。這時候,一位年輕的戰(zhàn)士身上捆滿手榴彈,縱身一躍。臨死前他只給母親留下了一句遺言:“舍生取義,兒所愿也”。這位戰(zhàn)士名叫陳樹生,犧牲時年僅21歲。
他本是湖北利川人,因家鄉(xiāng)遭災,進城當小伙計,18歲時加入88軍。直到今天,我們也沒能找到陳樹生的家人。他這一生,也沒有一張照片留下。
14、真正的演員
電影把我們帶回了1937年那個真實的戰(zhàn)場,這是400多名跟組演員,在開拍前用7個月的軍事訓練換來的。
近身爆破、高樓跳躍、寒冬入水……曾經(jīng)“八百壯士”的經(jīng)歷,演員們也都要親身走上一遭??戳恕栋税邸?,你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演員。
15、真實的戰(zhàn)場
1500名工作人員,499天籌備,230天拍攝時長,1∶1實景還原出1937年蘇州河北岸戰(zhàn)場原貌……300多公斤煙油,5噸舊報紙,5萬個地面子彈……這就是打造出《八佰》的劇組,向我們呈現(xiàn)出的最真實的戰(zhàn)場。
這是一群電影人的初心,也是一名中國人,對那段歷史最真誠的敬意。
16、張譯的“哭”
端午發(fā)現(xiàn)張譯飾演的老算盤想要做逃兵,拿著槍威脅他不讓他走,但是老算盤不斷地哭訴。一聲聲“我求求你”,磕了一個又一個響頭。他有個未過門的媳婦,卻至今沒有見上一面,他好想好想活下去。因為死了,什么都沒有了。這是真哭,也是真磕。連鏡頭后的導演都為之動容落淚。
張譯的演技,還有歐豪。從進入劇組的那天起,歐豪就開始故意壓抑自己的情緒,甚至用不吃不睡,來“體驗”角色在戰(zhàn)爭中的狀態(tài)。拍戲過程中,他摔倒過,受過傷,磕掉一塊肉。沒有自己的鏡頭,他就獨自待著,也不和人交流,他想大家會覺得“這孩子咋了?”。
他這份癡,讓他成為了觀眾最有代入感的角色。從他的視角,第一次直面戰(zhàn)爭,置身戰(zhàn)場渾身戰(zhàn)栗,感受到真實的恐懼感,卻最終成長為戰(zhàn)士。
18、電影龍標800號
《八佰》電影龍標:800號。這個巧合,也許冥冥之中,是身為后來人向英雄最崇高的致敬。
19、愛哭的觀眾
《八佰》的淚點不止是電影的情節(jié),更是融入中國人骨血里的那份血性,那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的真情流露。
20、一面墻壁
影片的結尾,定格在了一面布滿彈孔、傷痕累累的墻壁上。那面墻曾經(jīng)見證過“一個民族的新生”,如今它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四行倉庫抗戰(zhàn)紀念館。
2015年08月13日,在淞滬會戰(zhàn)78周年紀念之際,作為上海唯一的戰(zhàn)爭遺址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落成開館。那久攻不下的四行倉庫,那些在抗戰(zhàn)中悍不畏死的中國戰(zhàn)士和中國百姓,凝聚成了中國人最硬的骨氣。
本文作者:我是王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