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里皮決定重吃中國足球這棵“回頭草”開始,意大利人的第二次國足執(zhí)教之旅,就跟“歸化”二字緊密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通過第一次執(zhí)教,里皮很清楚地認識到,國足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案是培養(yǎng)人才,但解決問題的最快方法則是“洋為中用”。于是,李可、侯永永、布朗寧、埃爾克森、費爾南多、阿洛伊西奧……這些在國外長出的好苗子,已經(jīng)或者即將被種進中國足球這塊“地”里。
對埃爾克森的歸化讓多方都有利可圖。新華社發(fā)
李可打響歸化“第一槍”
里皮第一次知道李可的名字,是在今年4月底他回到廣州與相關人士商談合同的那段時間。這位原名叫延納里斯的前英超阿森納球員,憑借在北京國安的出色表現(xiàn),贏得了里皮的認可。在5月底的國足集訓名單中,李可的名字赫然在列。事實上,里皮對于歸化球員的關注絕對不是從李可開始的。早在2006年,當時還是意大利國家隊主教練的里皮,堅持歸化了擁有意大利血統(tǒng)的阿根廷球員卡莫拉內(nèi)西,并且在國家隊中對他委以重任,后者后來成為意大利世界杯奪冠的重要功臣。今年1月份的阿聯(lián)酋亞洲杯結束后,里皮在意大利接受采訪時就曾表示,“全世界有許多中國后裔球員,他們本應為中國隊所用。 ”
在今年6月份的兩場國足熱身賽中,李可分別以主力和替補身份登場,打響了國足歸化“第一槍”,而他在后腰位置上的攔截和向前傳球的能力正是里皮所需要的。目前在中超球隊當中,與李可情況類似的還有他的國安隊友侯永永,以及上海申花的錢杰給、山東魯能的德爾加多。但不同的是,錢杰給此前曾經(jīng)代表加蓬國家隊參加過國際A級賽事,他因而失去了為中國國家隊出戰(zhàn)的資格。此外,錢杰給此前曾經(jīng)擁有過中國公民身份,這次屬于恢復國籍并非“歸化”。
埃爾克森最入里皮眼
7月8日傍晚,在上海上港效力了三個多賽季的巴西外援埃爾克森搭乘航班抵達廣州,返回了老東家廣州恒大。在11日晚的中超第17輪比賽中,埃爾克森不僅重新穿上了恒大戰(zhàn)袍登場,還在比賽中打進一球。只是,由于相關入籍手續(xù)還沒有完成,埃爾克森目前的身份仍是巴西籍外援。當然,埃爾克森此次離開上海的“終極使命”,是為9月份的世預賽亞洲區(qū)40強賽做好準備。因為在未來的國足主力陣容當中,里皮早已經(jīng)為這名昔日得力戰(zhàn)將預留出了一個前鋒位置。
國足的“鋒無力”一直都是里皮的心病,從郜林、于大寶到楊旭、武磊,雖然國足陣中能夠進球的人不少,但里皮需要的不但是戰(zhàn)術意義上的進攻支點,更是有能力完成最后一擊的得分手。但至少在現(xiàn)有的本土前鋒當中,能讓里皮感到滿意和放心的人幾乎沒有。按照國際足聯(lián)關于歸化球員的規(guī)定,只要在居住地住滿五年、愿意放棄原有國籍且之前沒有參加過國際A級賽事者都可以被歸化。于是,曾經(jīng)兩次捧得聯(lián)賽最佳射手獎杯的埃爾克森,成了最符合條件也最深得里皮青睞的人。
李可(左二)是眼下最炙手可熱的歸化國腳。新華社發(fā)
不只國足因歸化而“受益”
在今年3月份的南寧“中國杯”比賽中,以新人出戰(zhàn)的國足接連輸給了泰國和烏茲別克斯坦。這讓里皮深刻地認識到,單純依靠目前效力于中超聯(lián)賽的本土球員,是很難成功獲得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參賽資格的。只有召入更多像李可、埃爾克森這樣的歸化球員,無疑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對國足整體實力的提升。于是,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中超各隊歸化球員的速度明顯提升。按照坊間的說法,此前效力于重慶斯威的“小摩托”費爾南多,以及在中甲廣東華南虎踢球的“野牛”阿洛伊西奧,都有望在里皮的經(jīng)紀人小里皮的運作下成為里皮麾下的國足戰(zhàn)將。
只是如此一來,因歸化球員而獲益的就不僅僅是國足了。恒大擁有四到五名歸化球員后,再加上一些本土國腳,完成許家印組成一支“全華班”出戰(zhàn)中超的夙愿指日可待。而把這些歸化球員和本土國腳全部集中到恒大這一支球隊當中,這很可能也是里皮的授意,甚至可能是他愿意重新執(zhí)教國足的條件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進行外籍球員歸化時必然要付出不菲的花費,作為主要出資方恒大需要在其中承擔大部分費用,而里皮父子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拿到數(shù)目不低的傭金。此外,因為歸化而加盟恒大的球員中,有不少人的經(jīng)紀人團隊就是小里皮所在的經(jīng)紀公司。換句話說,這其中難免存在著直接的利益關系。 宗和
拿來主義
不可否認,隨著李可、埃爾克森這些已經(jīng)或者正在進行中的歸化球員的加入,中國國家隊的整體實力短時間內(nèi)會得到迅速提高。因為最近幾個賽季的亞冠聯(lián)賽早已經(jīng)證明,只要外援給力,中超俱樂部足以跟日韓乃至整個亞洲俱樂部球隊一戰(zhàn)。對于將目標明確鎖定在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決賽圈的國足來講,“缺啥補啥”無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當然,讓更多歸化球員進入國足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本土球員因為實力不濟而淪為替補,這種情況在中超賽場上早已成為常態(tài)。當越來越多非血緣歸化球員拿到“中國戶口”,從而以國內(nèi)球員的身份出現(xiàn)在中超賽場上,“原住民”們的處境定會更加尷尬。
更關鍵的是,一心想要“彎道超車”的中國足球一旦采取了這種拿來主義的做法,整個中國足球根基和發(fā)展的青少年球員培養(yǎng)體系都有可能受到影響——既然一切都可以 “拿來主義”,俱樂部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搞青訓?直接把國外的好苗子挖過來,“種”進中國足球這塊“地”里,就像陽澄湖里的“洗澡蟹”那樣豈不省事得多!
球員收入變高,俱樂部獲得不占名額的“外援”,國家隊實力得到提升,這看似是多贏的玩法。然而事實真的可以如此嗎?以“建設新中國國家隊”為名義的歸化,擺明了是一條沾染了銅臭氣的“野路子”。足球要從娃娃抓起,中國足球要想真正發(fā)展強大起來,這是必須要走而且一定要走穩(wěn)、走好的一步,絕不能想著一“歸”了之。更何況,有人已經(jīng)把“歸化”做成了一門生意,對底子薄弱急需走上正軌的中國足球來說,這樣的“崛起”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