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區(qū),一個帶著厚重歷史的地方,從黑白到彩色,從風景到人文,歲月的痕跡在這里體現的淋漓盡致。
而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從只有黑白照到如今的彩色照片,時代日新月異,那么,那些泛黃的老照片你有見過嗎?
讓我們跟著這些老照片,回到過去......
這些,正在我們周圍一點一點消失,可能20年后,現在的照片也是未來的老照片。
▲1900年的棧橋上,還有運送貨物用的軌道。遠處的青島俱樂部依稀可見。
▲1899年的亨利王子飯店和中心旅館
▲天后宮初建時的模樣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棧橋
▲20世紀60年代前海棧橋一線風光
▲1902年至1903年的山東大馬路
▲上世紀30年代中山路上乘坐馬車的外國婦女
▲中山路上的里院建筑
▲20世紀初的匯泉灣海水浴場,靜謐而浪漫。
▲1924年,波螺油子鋪上馬牙石,并在扭曲間將膠州路、熱河路、萊蕪一路等幾條路連接了起來。
它的名字叫“波螺油子”,“波螺”即海螺,其內部繞軸呈盤旋狀,這條道路與其頗有幾分神似。“油子”,青島人一般指在世事間磨礪得十分油滑的人,當然,這條老路也被無數行人磨礪成了“油子”。
▲始建于1930年的青島水族館是中國也是亞洲的第一座水族館,是中國現代水族館事業(yè)的搖籃。
▲1931年,棧橋改建,橋身延長至400米,全部改用水泥鋪面,并設有排水設備,橋南端增建半園形防波堤,堤上新建一座中國民族傳統(tǒng)風格的雙層飛檐八角亭閣,名“回瀾閣”,全部工程于1933年4月竣工。
當時的小青島還沒有通過海堤與陸地相連。
▲1910年,從信號山上看基督教堂。
▲昔日的圣彌厄爾大教堂,電影般的畫面,歐洲小城般的感覺。
▲青島大戲院,后改名為山東大戲院,位于中山路97號。
1931年12月15日,山東大戲院開業(yè),邀請“電影皇后”胡蝶剪彩,并放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
▲青島咖啡飯店,最早是叫青島咖啡店,1932年由希臘籍猶太人開設,一直到1965年一直是青島最洋氣的咖啡店之一,店內有咖啡、西餐,還有魯菜。
▲1951年的青島火車站
▲1983年的青島火車站
▲1956年,中山路,馬路上車輛行人稀少,行道樹還是法國梧桐,教堂還是城市最高的建筑。
▲上世紀60年代的市南老城區(qū),浙江路天主教堂是此處最高的建筑。
▲百年前中山路11號,“indian silks”的牌子很醒目,原來那時候的中山路就有很多“外貿店”了。
▲老青島南海路匯泉賓館,現在的匯泉王朝,右上角的樓是中科院海洋所。
▲上世紀70年代的青島老城前海一線
▲1973年的東方紅海水浴場。(第一海水浴場)
▲20世紀80年代匯泉海水浴場游人如織
▲1983年,學生們在海邊嬉戲
▲20世紀三十年代建成的湛山寺,舊時湛山寺山門前的石獅子。
▲始建于1930年的青島水族館,亞洲第1座,古色古香。
▲20世紀七十年代位于湛山的新建樓
▲20世紀30年代八大關周邊航拍
▲20世紀三十年代的東海飯店
▲20世紀五十年代建成的八大關小禮堂
▲青島老公共汽車,經典的前開門。
▲1983年,太平路街景。
▲最初的安徽路
▲1986年,湖北路糧店居民在排隊購買大饅頭
▲1988年,青島第一只時裝模特隊,是不是很青澀?
▲1992年,首屆青島禮賓小姐大賽泳裝表演。
大賽的舉辦讓青島女孩知道了什么叫美,對今后她們個人修養(yǎng)的歷練和整個城市的人文精神有了一個里程碑式的轉折。
▲20世紀初的西鎮(zhèn)
▲20世紀六十年代為改善臺西區(qū)群眾居住狀況新建成的住宅樓,被群眾稱為幸福樓。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山路與肥城路交匯處的青島食品店顧客源源不斷。
▲1983年的天主教堂
▲1983年青島街頭,5路電車駛過青島市交通局
▲1983年的中山路三角地,高高的墻上畫著“學雷鋒 樹新風”的宣傳標語和廣告畫。側面開著一個叫“洞天小吃”的飯鋪,后面是山東省飲食服務學校的實習飯店。
▲2007年,西鎮(zhèn)周邊區(qū)域陸續(xù)拆遷改造,這是建設竣工后的回遷安置房。
▲劈柴院的歷史舊照
▲20世紀20年代青島第一公園,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后改為中山公園。
▲櫻花開放時節(jié),市民到中山公園賞櫻成為習慣。
▲圖片中的建筑是浮山所南閣廟,旁邊的這棵銀杏樹,距今已經600多年的歷史,至今依然存在。
▲20世紀90年代初開發(fā)前的青島東部市區(qū)
▲1994年7月18日,青島市級機關辦公樓啟用。
▲1994年的福州南路
▲1997年的香港中路上仍少有高層建筑。當年,青島福泰廣場正在建設,而249米高的中銀大廈是“青島之巔”。
▲舊時青島全景
這些黑白的、泛黃的照片是否勾起了你的陳年記憶,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有些東西消失了,再也不會回來了;
希望我們的市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