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fā):12月22日《新華每日電訊》調(diào)查·觀察
編者按
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領導干部要做實干家,也要做宣傳家”。這對領導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時下,中國正處于一個以變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多元化為特征的時代,信息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各種輿情錯綜復雜。許多干部可能都有類似感慨:經(jīng)濟發(fā)展了,批評聲卻比以前更多了;不停埋頭苦干,有時卻得不到理解認同,一些群眾甚至“有事就找你,干好不謝你,干慢就罵你”。
一些領導干部擔心“人怕出名豬怕壯”,只做實干家不做宣傳家,墻內(nèi)開花墻內(nèi)香,不愿天下共芬芳,信奉“螃蟹”般的處世哲學——把肉藏在肚子里。近些年來,因為宣傳輿論引導“功力”過淺、輿情應對不力,一些地方黨政部門的公信力遭受了不小的損傷。
針對這樣的現(xiàn)象,早在2013年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diào)領導干部要解決好宣傳的“本領恐慌”問題,真正成為運用現(xiàn)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宣傳家”并不是“空談客”,做好宣傳家,讓經(jīng)過科學論證的方針政策得到宣介推廣,讓黨的聲音入腦入心,讓公共政策化于百姓心中,才能讓人民肯信賴,有信心、更支持,才能讓政令更暢通、更有力、更見效。第58期議事廳,新華每日電訊邀請新華社記者與相關專家撰文,共同探討領導干部如何在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同時,練好嗓子做好“宣傳家”。
策劃:易艷剛
領導干部要當會說會做的“好把式”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姜偉超
上月底,南方一小區(qū)發(fā)生爆炸事故。事發(fā)當天,記者正在就我國主要矛盾新論斷采訪一位大學教授。正說著,這位教授的手機突然響了一聲,他拿起來一看,是爆炸發(fā)生地的官方通報。只見這位教授摘下眼鏡,把臉湊近手機,手指在屏幕上不停移動,嘴里念叨著“1、2、3、4……”
記者不解,教授說我在數(shù)名字。記者心里一驚:“是傷亡人員多嗎?”教授頭也沒抬:“不是,是領導名字太多。”
一篇兩三百字的通報,各級領導的名字就出現(xiàn)了7個,加上前面一長串的頭銜,如果把后面表達領導“急迫心情”的“立刻”“緊急”“馬上”等詞匯刨除,表述有效信息的字數(shù)只有幾十個。
這就是現(xiàn)在個別地方領導干部宣傳智慧和能力的真實寫照。
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時,習近平總書記指示,領導干部要做實干家,也要做宣傳家。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宣講,面向群眾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
這已經(jīng)不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強調(diào)領導干部要增強宣傳的能力和意識。2013年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diào)領導干部要解決好宣傳的“本領恐慌”問題,真正成為運用現(xiàn)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再次強調(diào),領導干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善于運用媒體宣講政策主張、了解社情民意、發(fā)現(xiàn)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
中國有句俗語“只說不做假把式,只做不說傻把式,會說會做才是好把式”。這句話雖然是以前人們對世情的概括,但放在現(xiàn)在看依然形象。
許多干部可能都有類似感慨:經(jīng)濟發(fā)展了,批評聲卻比以前更多了;不停埋頭苦干,有時卻得不到理解認同,一些群眾甚至“有事就找你,干好不謝你,干慢就罵你”。
出現(xiàn)這種情況,從世情看,是當今世界正處在一個以變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多元化為特征的時代,信息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各種輿論交織;從國情看,當代中國已經(jīng)站在新征程上,面對的重大挑戰(zhàn)、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不斷涌現(xiàn)。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一些領導干部只重視搞經(jīng)濟、拉項目,對宣傳和意識形態(tài)工作卻不想做、不愿做、不會做,對媒體抱有“鴕鳥”“路人”“家長”心態(tài)。
有的片面理解“訥于言而敏于行”,尊崇“行勝于言”,將宣傳思想工作視為可有可無的點綴,新聞發(fā)言人成了“不發(fā)言人”;有的本身不干凈,奉行明哲保身之道,害怕曝光多了被盯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忽略宣傳能力提升,對新的輿論環(huán)境一片茫然,躲媒體、怕網(wǎng)絡、當鴕鳥。
不善于表達自己,就會“被表達”;不主動回應輿論,就等于是把手中的麥克風給了別人。這些年因為一些地方的宣傳和輿論引導“功力”過淺,對地方黨政部門造成公信力打擊不在少數(shù)。
眾多被輿論趕著走或者信息表達不暢而引發(fā)的群體事件,因為缺少溝通而導致的誤解對立,無不說明,人心凝聚不能只靠經(jīng)濟利益,如果說的話連群眾都不愛聽,是做不好群眾工作的,更談不上好好地為人民服務。
如果領導干部把自身職責簡化為“抓經(jīng)濟”,把執(zhí)政興國等同于“惠民生”,就會走入一個瘸腿走路的誤區(qū),最后不僅要吃大虧,甚至還要犯大錯。
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越是形勢復雜多變,就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信念和信心,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越是面對風險挑戰(zhàn),越要迎難而上、奮發(fā)有為,更好地發(fā)揮宣傳、教育、激勵和動員作用。
一個合格的領導干部,不但要理論過硬,更要表達過硬,在口才和筆頭上有幾把刷子。一個道理能深入淺出地闡釋清楚,講的話群眾喜歡聽,寫的文章群眾喜歡看,工作才會主動,才能得心應手。
只有把重大決策部署宣傳到位,把涉及群眾利益的政策解釋到位,把群眾關注的熱點引導到位,才能真正做到知群眾之所想、感群眾之所困、樂群眾之所樂,從而實現(xiàn)黨和政府“無形資產(chǎn)”的增值。
對于我們黨來說,能不能打仗,淮海戰(zhàn)役已經(jīng)說明了;能不能興經(jīng)濟搞民生,改革開放帶來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群眾幸福感的大幅提升已經(jīng)說明了;能不能在任務日益艱巨的新時代下繼續(xù)保持黨的思想宣傳優(yōu)勢,需要我們的各級領導干部用“宣傳家”的姿態(tài)做出回答。
豈能“壞事怕曝光,好事也怕宣傳”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韓振
記者在采訪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一些地方宣傳干部在與媒體打交道時,比較擔心“槍打出頭鳥”效應,總覺得宣傳部門應該低調(diào)行事,高調(diào)就會挨打。一些干部不但壞事怕曝光,好事也怕宣傳,認為“人怕出名豬怕壯,宣傳多了沒好處”。
與前些年相比,如今敢于坦然面對媒體甚至與記者交朋友的領導干部,確實越來越多了。但是,也有部分領導干部仍對媒體懷有敵意,見了記者躲著走。他們將這種行為自我標榜為“低調(diào)務實”,卻忘了“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不知道“領導干部要做實干家,也要做宣傳家。”
宣傳部門作為負責意識形態(tài)宣傳的專職機構,本來應當按照黨中央的要求,積極與媒體打交道。然而,在一些機關單位內(nèi)部,宣傳部門的主要職能不是做宣傳,而是“不宣傳”。他們?nèi)粘9ぷ鞑皇亲屓罕娏私馑麄冏鍪裁?,而是不讓群眾了解他們做什么,千方百計阻止媒體宣傳報道。
前不久,記者就碰到一個“奇葩”的案例:一窗口單位通過制度改革,大大便利了辦事群眾,照理說,這種改革舉措理應讓群眾知曉,從而惠及更多人或形成經(jīng)驗推廣。但是,當記者提出采訪要求之后,卻吃了閉門羹。對方給出的理由竟是“領導擔心關注度太高,要求只做不說”。
正是在這種“槍打出頭鳥”觀念的影響下,不少單位的宣傳部門都患上了“軟骨病”,其宣傳職能嚴重弱化,機構形同虛設。更有甚者,一些單位領導甚至打起了撤銷宣傳部門的主意。
值得警惕的是,“槍打出頭鳥”心理還有很強的傳染性。
在一定部門、一定區(qū)域很容易形成“寒蟬效應”,你不說他不說大家都不說,敢說的領導干部反倒會遭到非議和排擠,被認為別有所圖。長此以往,原本重視宣傳、敢于宣傳的領導干部也會變得沉默寡言。即使換了一任領導,宣傳態(tài)勢也會因“慣性效應”保持原狀,一時半會兒無法扭轉。
近年來,黨中央對宣傳工作高度重視,要求領導干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善于運用媒體宣講政策主張、了解社情民意、發(fā)現(xiàn)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仍有不少領導干部置若罔聞。
究其緣由,主要原因無外乎以下兩個:
其一,部分領導干部不作為,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種情況比較普遍,有些領導干部本著“快退休了”“無欲無求”的心態(tài)數(shù)著時間混日子,不求工作多出彩,只求工作不出事,本身工作乏善可陳;
其二,領導干部缺乏擔當,擔心“人怕出名豬怕壯”,只做實干家不做宣傳家,墻內(nèi)開花墻內(nèi)香,不愿天下共芬芳,信奉“螃蟹”般的處世哲學——把肉藏在肚子里。
從根本上說,無論上述哪一種原因,都偏離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考慮的只是自己的官帽,并未真正把群眾利益置于首位。須知,一個真正以人民為中心的領導干部,一定會充分重視群眾的知情權,一定會努力尋求群眾利益的最大化,絕不會做一只藏著掖著的“螃蟹”,把惠民的舉措裝在自己的肚子里。
眼下,全國各地正掀起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熱潮。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提出了“領導干部要做實干家,也要做宣傳家”的要求,鼓勵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宣講,面向群眾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
這是新時代黨中央對領導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各級領導干部需借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契機,扭轉思想觀念,改進工作作風,增強宣傳本領,做新時代合格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