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易娛樂12月4日報道 12月2日,“電影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與共享”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jié)電影頻道《今日影評》“影評的力量”中外論壇于福州順利舉辦。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國家一級導演江平,青年導演陳思誠,國際制片人米奇兒·佩克,譯制片導演孟令軍,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索亞斌會聚一堂,以“四方代表”(導演、制片人、譯制片導演、影評人)的身份,從“創(chuàng)作根本”“文化交流”“影評助力”等角度展開立體評析,共同探討在全球化浪潮下,電影作為一門開放的藝術如何將中國元素、中國故事、中國文化融入新時代的交流大背景,在國際范圍傳播。
陳思誠與米奇兒·佩克共話“融合”浪潮
《唐人街探案》啟發(fā)“中國故事,世界表達”的新思路
論壇伊始,江平以歷史為喻,新中國初建,一部被巧妙翻譯為《中國版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讓各國代表產(chǎn)生好奇,并會聚一堂,讓全世界的朋友看到“全新的彩色的中國”。電影在歷史上曾彌合了我們與其他國家的隔閡。一部電影可以讓觀眾看向中國,一部電影讓中國走向世界。
青年導演陳思誠前不久曾在電影頻道《今日影評》欄目中談到自己的“留洋”經(jīng)歷。兩年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曾組織了包括陳思誠在內(nèi)的多位青年導演去美國學習。陳思誠表示,那一年真的是受益匪淺。“美國比中國更早地進入到純市場領域的電影體系,在這次學習中,我是學習到了像派拉蒙這些公司如何進行對電影包裝和宣發(fā)的。電影是商業(yè)品,也是藝術品,它一定要是兩種屬性都要兼得?!鄙钍芎M怆娪拔幕椭破I(yè)影響的他對于當下的電影創(chuàng)作似乎具有更多看法。
與《英雄》、《長城》等具有鮮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的大片相比,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系列更具有“曲線報國”的意味。該片在紐約和北京拍攝,從時空上就具有國際感。而導演陳思誠本人想要打造的“中國的福爾摩斯”——“唐人街第一神探組合”也具有豐富的跨文化色彩。原本在西方文學作品中更為常見的偵探角色,成為中國青年導演塑造人物形象的基底,西方的故事模式融入中國的故事內(nèi)涵,本身就是國際文化交融的創(chuàng)新產(chǎn)物,也是新時代導演獨有的創(chuàng)新表達。
在論壇現(xiàn)場,陳思誠暢談自己在美國拍攝《唐人街探案2》的諸多經(jīng)歷和心得體會,為很多當下的電影創(chuàng)作者突破傳統(tǒng)創(chuàng)作理念提供了借鑒。他直言,美國的制片體系和中國差異很大。因為美國的制片成本太高,《唐人街探案2》拍攝周期壓縮到47天。在美國,一名群眾演員的費用是中國的10倍,而只說一句詞的群眾演員達到20000元。而每天的拍攝時長必須在6小時以內(nèi),最多只能多拍12分鐘,否則就要罰款。
不過拍《唐人街探案》第一部時,是100多個中國工作人員去泰國,那時自己還是“甲方心態(tài)”。這回《唐人街探案2》完全不同,工作人員中有大量的美國當?shù)厝藛T。拍攝過程中,中美團隊彼此暗暗觀察,殺青時,美國團隊看到中國年輕團隊的專業(yè),直言“非常欽佩”。他希望,《唐人街探案2》首先把握住國內(nèi)市場,保證影片在市場的份額占比。與此同時,也希望更多的國外觀眾看到這個電影,因為電影和音樂一樣,其實不怕語言隔閡。
談到制片與創(chuàng)作上的合作,曾成功操刀勵志電影《彎曲的箭頭》與魔幻電影《驅(qū)魔者》的國際制片人米奇兒·佩克傾囊相授,分享了好萊塢電影劇本開發(fā)與電影制作的經(jīng)驗。佩克既是美國好萊塢院線電影的制片人,也是十多部院線電影的劇本開發(fā)交易的執(zhí)行人,他開發(fā)的電影全部基于來自好萊塢圈外的新人作品。目前,佩克正在制作兩部電影,這兩部電影都來自于圈外新人,沒有代理人的編劇寫的劇本。作為電影制片人,二十年來佩克一直專注于與好萊塢以外的電影人合作,開發(fā)他們的影視項目,并成功引導他們進入影視機構、管理公司、制片公司、電影制片廠等好萊塢體系。他表示,無論是哪個國家的故事,都是人的故事。貼合人性的故事可以彌合跨文化的差異性,都會是他的選片首選。中國電影要想走向世界,不能沉迷于“過去的中國”。中國確實有深厚歷史和博大文明,但更要讓大家看到能夠參與其中的故事,讓中國的電影人多拍些“今天的中國”?!拔覂A向于朝前看”!
主持人陳旻現(xiàn)場發(fā)問:“為什么中國有功夫,中國有熊貓,《功夫熊貓》卻是美國的?”米奇兒·佩克機智應答:“說明在動畫領域,中國的元素又非常大的潛力?!弊鳛榈谒膶媒z綢之路國際電影節(jié)國際制片人的他,不僅在中國看到了龐大的電影市場消費空間,更看到了中國文化通過電影向世界傳播,并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美好前景。這是他第一次來中國,所以他想建立起和新電影合作人的牢固聯(lián)系。佩克相信,隨著陳思誠等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表達能力的青年導演的涌現(xiàn),中國團隊與國際團隊的合作也越來越多,中國電影將會越來越廣泛地出現(xiàn)在世界銀幕之上,而中國文化也將脫離“奇觀”式的表達,真正得到世界觀眾的理解與認可。
超越技術層面 電影交融步入深層階段
“四方代表”點亮《今日影評》“影評的力量”福州站
此次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jié)閉幕影片《雙面劫匪》的譯制導演孟令軍,曾負責《神奇動物在哪里》《神奇女俠》《馬達加斯加3》等多部近期大熱影片的譯制片導演工作,同時接觸國產(chǎn)電影與外國電影創(chuàng)作,并且主攻外國電影的本土轉(zhuǎn)化的他對于陳思誠與米奇兒·佩克之間的交流深有體會。他表示,語言作為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文化符號,不同語種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是譯制片創(chuàng)作者的難題?!皟煞N文化的交匯,就像一個人向另一個人表白。一個人用力表白,一個人卻不用心聽,那就白費了。翻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倍缃?,語言帶來的障礙正在消弭,中國導演的國際化表達與國際制片人對于中國電影市場的青睞成為了中國文化融入世界氛圍的契機。
學者、影評人尹鴻和索亞斌對于孟令軍的看法十分贊同。尹鴻表示:“電影原聲引進的問題,讓我也想到可能如今觀眾對于電影文化的接受度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客觀的語言障礙,其他國家的文化與語言最終所傳遞出來的情感才是文化交流與互通中最為重要的部分,許多小語種的電影引進國內(nèi),例如《摔跤吧爸爸》《你的名字》《看不見的客人》它都一定程度上傳遞了愛與成長,善與惡等普世價值,所以它背后所蘊含的不僅僅是文化差異的體現(xiàn),其實更大程度上通過故事和情感傳遞一種互通?!?/p>
在剛剛結(jié)束的杭州青年創(chuàng)作人員專題學習座談會暨第三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提出對于“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的見解,即好的故事要規(guī)避“炫耀場面”、“炫耀技巧”。就國際交流而言,如今中國電影在電影技術上的交流與互通已經(jīng)到達新的階段,但在踏實創(chuàng)作好故事的層面仍需要把握人心,不屑努力。索亞斌就此表示,從文化和獎項的角度看,中國電影很早就“走出去”了。但如果從市場角度上來看,談中國電影走出去還有些早。中國的根基要扎實,中國電影人要先走出去,電影才能在之后真真正正地走出去。世界文化的融合正在朝著更深度的互動方向發(fā)展,技術的交流、團隊的合作、市場的貫通都只是第一步,文化交融、人心相通才是電影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與共享的最高境界和最終目標。他舉例,《摔跤吧!爸爸》和《銀河護衛(wèi)隊2》同期上映,本來前者不如后者吸睛,卻在國內(nèi)票房結(jié)局相反。這是因為從主題來看,前者的“父權樹立”與后者的“弒父”相比,前者更加符合中國觀眾的認知。
今年8月8日,《今日影評》開播一周年之際發(fā)布了周末版節(jié)目《今日影評·鴻論》的項目,而此次論壇,作為《今日影評·鴻論》“主持人”的尹鴻也在現(xiàn)場表示,這檔和《今日影評·表演者言》一樣“只聊電影、不談花邊”?的節(jié)目將在2018年初與觀眾見面。
論壇尾聲,六位嘉賓共同點亮“影評的力量”版圖福州站。電影頻道電影文化評論類日播欄目《今日影評》自2016年11月在杭州開啟論壇品牌“影評的力量”以來,一直致力于將公正、專業(yè)、多元、有觀點、有態(tài)度的電影評論傳遞至全國各地乃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