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塵埃仍未落定。一石,又激起千層浪。
這一周,新華社甩出長文,桑蘭連夜反擊,博文更長。而白巖松等媒體人,也表明立場,以態(tài)度作為公器,各有情緒。為什么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又為什么偏偏咬著桑蘭不放?當真如主人公所認定,有人要“趕盡殺絕”嗎?記者昨日采訪了新華社相關人員,他們落落大方地回應:“這是一則跟進性的新聞,持續(xù)性長的新聞。”
17年來屢屢出現(xiàn)在大眾視線中并受廣泛關注的桑蘭,其案情,或者說一項新的論說浮出水面,新華社發(fā)文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從她一出事開始,我們駐紐約的報道員就一直跟著這條新聞。包括之后的上訴、撤訴,一系列動態(tài)等等。”來自新華社的聲音稱,此條線的記者一直關注著桑蘭事件的進展,“最近又發(fā)現(xiàn)了一位美國運動科學家公開了他的結論。其實他的文章早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經發(fā)布了,但因為他其實是一個非常小眾,并不受人關注的科學家,而且其文章是在個人博客中更新,所以我們并沒有在第一時間跟蹤到這條新聞。”
桑蘭出事,是大新聞。之后,沒完沒了的官司,是衍生物。有了新的證據(jù),新的推斷,拿來做文章,算得上是跟蹤報道。新華社說:“并不是和桑蘭過不去。我們的立足點,是新聞本身。”
當桑蘭成了母親,生活日趨平靜,是否有必要再起波瀾擾其生活?這個問題的解答,其實有著不同的立足點。于情感而言,我們祝福曾遭遇大不幸的桑蘭擁有溫馨的家庭生活。于事實而言,在任何時候被擺上臺面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