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7日,時任圖爾市市長熱爾曼(中)在圖爾市政府大樓前為來自中國的31對已婚夫婦舉行集體婚禮。
4月7日上午,法國參議員、圖爾市前市長讓·熱爾曼本應(yīng)出現(xiàn)在法庭,為自己卷入的一樁牽涉到中國人集體婚禮的貪腐案辯護,但他沒有出現(xiàn)。
警察隨后在車庫發(fā)現(xiàn)了他的尸體。他在遺書中說,要以自殺來證明清白。這一事件震驚法國政壇,讓·熱爾曼的親密朋友、總統(tǒng)奧朗德和總理瓦爾斯均對他的自殺表示惋惜。
法國媒體評論稱,熱爾曼自殺所引發(fā)的震動不亞于1993年法國剛剛下臺的社會黨政府總理貝雷戈瓦的開槍自殺事件。
事發(fā)誘因
發(fā)起“中國浪漫婚禮”活動 以發(fā)展旅游業(yè)
圖爾市位于法國中西部,法國第一大河盧瓦爾河穿城而過,多座中世紀的美麗城堡散落河谷之間,圖爾因此被譽為“法蘭西花園”。
2007年,想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圖爾市市長讓·熱爾曼,發(fā)起了一個“中國人浪漫婚禮”的活動。
活動收費3萬歐元(約合當(dāng)時30萬人民幣),已婚的中國夫婦可以在風(fēng)景如畫的盧瓦爾河畔“旅游結(jié)婚”,并得到熱爾曼的見證和祝福。
2007年到2011年,身披法國國旗紅白藍三色綬帶的熱爾曼,在圖爾市政府大樓前,為數(shù)百對來自中國的已婚夫婦舉行集體婚禮。除集體婚禮外,費用還包含兩天左右的“蜜月之旅”,新婚夫婦乘坐敞篷轎車,前往盧瓦爾河畔一座座漂亮的城堡參觀,在圖爾市的大街小巷兜風(fēng)。
后來,這一項目的參加者不僅限于中國游客,還有來自亞洲其他國家的新婚夫婦。
丑聞發(fā)酵
助手被控收回扣熱爾曼失市長職務(wù)
但未曾料到的是,浪漫的集體婚禮項目最終演變成為一場丑聞。2011年,法國諷刺報紙《鴨鳴報》披露,集體婚禮項目的背后組織者,是圖爾市政府市長辦公室的一位韓姓女子。這位名為韓麗莎(音譯)的女性,來自中國臺灣,是熱爾曼的助手,她被指控將集體婚禮項目中的80萬歐元裝進自己錢包。
據(jù)法國媒體報道,2008年,韓麗莎被圖爾市政府聘任,專門負責(zé)針對中國人的旅游事務(wù)。2011年起,她被聘任到一個企業(yè),負責(zé)圖爾市所在省的旅游事務(wù)。
這起貪腐案件中,共有六人被起訴:除韓麗莎之外,還有其丈夫和前夫,上述企業(yè)的負責(zé)人,圖爾市政府市長辦公室主任,以及熱爾曼本人。
韓麗莎被指控涉嫌在運作集體婚禮活動期間收受回扣、欺詐和非法使用公共資金等違法行為。而身為韓麗莎的上司,熱爾曼被控以“合謀”的罪名,于2013年10月30日接受司法調(diào)查。
持續(xù)不斷的媒體報道令丑聞發(fā)酵,最終給了熱爾曼致命的一擊,2014年他在市長競選之中敗北,結(jié)束了自己近20年的圖爾市長生涯。
開槍自殺
遺書稱“不公正是不可忍受的”
4月7日圖爾法庭開審的時候,熱爾曼的律師宣布,前市長幾小時前“留下遺書后消失”,隨后他的遺體在車庫中被找到。
警方認定,熱爾曼是開槍自殺。他留下的遺書表明他強烈想證明自己清白的愿望:“我知道我將給愛我的人造成痛苦,但我不能容忍對政治家每日進行的系統(tǒng)性的追殺。”
熱爾曼在遺書中說,對有些人而言,“不公正和名譽受損是不可忍受的”,而他正是這些人之一,他強調(diào)“沒有拿走一分錢,沒有為個人牟利。”
此外,熱爾曼的律師多米尼克·特里科說,自己最后一次見到熱爾曼是在上個星期,“他當(dāng)時說,家族里沒有人曾上法庭受審……他把這視為一種羞辱。”
追問緣由
個性“極其敏感”自我道德要求高
熱爾曼的自殺令人震驚和不解,案件尚無定論,即便“合謀”罪名屬實,判罰也未必有多嚴重。
但法國另一位社會黨參議員蘇爾對他的評價,或可解釋他的激烈行為。蘇爾說,熱爾曼是一位“極其敏感的人”。社科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彭姝祎也認為,熱爾曼的自殺,和他自身性格有關(guān)。
“圖爾小城經(jīng)濟不是特別發(fā)達,熱爾曼可能認為自己是在做一件造福于民的事情,卻被人誤解,覺得壓力很大。”彭姝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熱爾曼是知識分子出身,對于道德的要求可能更高一些。
彭姝祎提到,此案尚無定論,法國政府方面也沒有過度解讀,即便最后定罪,也最多是玩忽職守或者監(jiān)管不力,不會非常嚴重。熱爾曼的壓力主要來自自己和媒體方面。
延展
法國政壇氛圍如何?
對官員政治污點寬容度較高
談及法國的官場文化,社科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彭姝祎說:“熱爾曼的自殺不是普遍現(xiàn)象,不具有代表性。法國的官場文化比較寬容,并沒有類似亞洲謝罪自殺的政壇傳統(tǒng)。”
“法國對官員的個人污點甚至私生活都比較寬容。”彭姝祎表示,當(dāng)前歐洲經(jīng)濟衰落,普遍說來更加注重官員的能力政績勝過對其的道德判斷,不要求官員是“完美好人”。“這一點和美國不同,如果法國官員政績比較好,一般而言不會因為較小的政治污點或者性丑聞等等而下臺。”
法國多位前總統(tǒng)都曾牽涉貪腐案,如前總統(tǒng)薩科齊去年因牽涉貪腐案被拘留,但這沒有影響他沖擊下一任法國總統(tǒng)的決心。
前總理曾因輿論“窮追不舍”而自殺
雖然政壇氛圍相對寬松,但并非沒有官員因為丑聞自殺的先例。
1936年11月17日,社會黨內(nèi)政部長羅杰·薩朗格羅因為不能承受極右派媒體誹謗他曾經(jīng)在一次大戰(zhàn)時開小差,憤而自殺。
1993年,法國前社會黨政府總理貝雷戈瓦開槍自殺,震驚世界。作為總理,貝雷戈瓦對當(dāng)年社會黨全面潰敗有種負罪感。幾乎同時,報界爆出他曾獲得100萬法郎無息貸款購房的“丑聞”,盡管早已償還,仍被一些黨派和媒體窮追不舍。憂傷和絕望之中,貝雷戈瓦用衛(wèi)士的手槍結(jié)束了自己的一生。時任總統(tǒng)密特朗在其葬禮上曾以“讓群狗撕咬他的名譽”暗指輿論的窮追不舍。記者 高美